江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教育厅> 东华理工大学:“双优双特”模式助推学科发展

东华理工大学:“双优双特”模式助推学科发展

作者: 东华理工大学 发表时间:2017-08-30 浏览量:2217

“引领化学军民融合,推动学科成果转化,以‘双优双特’助力学科向ESI全球前1%迈进。”东华理工大学在这一理念指导下,近日,该校化学学科建设成果捷报频传:“质谱科学与仪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成功入选国家2017年度“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即“111计划”),东华理工成为江西首个且唯一入选的高校。

该校化学学科负责人陈焕文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直接经费达708万元),这是我省第一项军民融合领域的重大基础研究课题,是该类项目中江西省获批经费最多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开拓“双优双特”新思路 部分学科方向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水平

“学科发展的丰硕成果与我们‘双优双特’建设模式密不可分,相应举措也在践行着‘双优双特’模式。”陈焕文说,近年来,东华理工大学化学学科坚持以“学科国际化优势推动质谱学的学科优势、以军民融合的特色发展化学学科的核特色”,以此带动了化学学科的异军突起,部分优势学科方向已成功达到了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水平。

今年5月,该校在俄罗斯设立了东华理工大学“质谱科学与仪器俄罗斯研发中心”,成为我国首个离岸研发中心,成功将化学学科先进的新仪器、新技术推广至俄罗斯,成为我省首个走出国门的化学学科,吸引了俄罗斯院士、总统顾问等来江西进行合作研究,成功扩大了江西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构筑“人才的国际港” 以学科国际化优势推动质谱学的学科优势

“欲开启学科专业建设的国际化,必须充分利用国际合作资源,引进国际化人才”,东华理工大学校长柳和生这样认为。该校化学学科正是通过高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国际联合重点实验室等国际合作平台,引进了欧美亚非澳等多位国际知名专家共同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课程建设;化学学科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先后接受法国、俄罗斯、美国等国学者前来从事博士后研究或者院士联合科研工作,提升了“双一流”建设的水平。

近年来,国际化人才的汇聚促进了学校化学学科的国际化,进一步推动了质谱学学科优势的确立。一方面,该学科主要成员主持了国际合作重点项目、重大专项等多项国际合作项目;与俄罗斯、美国、瑞士等10多个国家的30余家国际著名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基础研究成果突出,国际影响大,仅在质谱分析领域发表国际主流期刊SCI论文260余篇,20多项国际合作初步成果获Nature、Science等一流期刊积极评价,部分成果多次选入《Mass Spectrometry-A Textbook》《Analytical Chemistry》教材及多部中英文专著,主编大型工具书《有机质谱分析手册》,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

打造“学科的巡洋舰” 以军民融合的特色发展化学学科的核特色

“东华理工因核而生、为军工服务,成为省部共建高校后,更是紧贴行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具有良好的军民融合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柳和生介绍,学校化学学科建设方向包括了分析化学、合成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核与放射化学等,都具有鲜明的核特色和军民融合度高的特点,“目的就在于为国防军工和江西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智力和人才支撑。”

目前,该校化学学科围绕军民融合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在选定的学科方向上开展了深入系统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制定出国际原子能机构实验室标准方法及测定铀、钍和伴生元素的核行业标准;首创了零空床微色谱分离体系,建立铀及相关放射性核素分离富集方法,研发出多个复杂铀矿石浸取新工艺,确保了我国铀资源安全;开创的直接质谱分析方法更是解决了国防、核工业、刑侦、航天、医药、食品、能源、环境等领域一系列“卡脖子”问题,打破了国外在相关领域对中国的封锁,支撑起国计民生领域的重要发展。

“作为一所扎根江西的军工高校,东华理工大学将强化军民融合办学理念,不断提高化学学科服务国防和江西发展的能力。”该校党委书记徐跃进强调,今后学校化学学科将继续深化“双优双特”模式,完善人才梯队、强化质谱学优势与军民融合特色,铸就“学科的巡洋舰”,更好地服务我省新兴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与精准扶贫工作,推进军民融合与“一带一路”对接,助力江西绿色崛起。

编辑:吴永亮

?